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正文

综合要闻

“百家讲坛”最年轻主讲姜鹏作客我院启思讲坛

2014-12-24  点击:[]

1219下午泰州市凤城讲坛及我院“启思讲坛”特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嘉宾、著名史学家朱维铮先生最年轻的关门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鹏,为近300师生带来题为“从历史中借助力量——《资治通鉴》的重读价值”的讲座。

姜鹏老师开篇就介绍,要读《资治通鉴》,就免不了要首先了解它成书的思想、背景和司马光史学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这么主张。宋朝前五代战乱,梁、唐、晋、汉、周王朝,50多年换了14位皇帝。为了不重蹈覆辙,君王们开始从历史事件中借鉴,吸取教训。《资治通鉴》也就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姜鹏老师认为《资治通鉴》编撰的每一段历史背后都有它的思想背景以及司马迁自身的政治主张。司马光借用《资治通鉴》这种历史故事的形式将他的政见与主张表达出来。

同样是记述历史,为什么只有《资治通鉴》可以和《史记》相媲美?司马迁与司马光:两种类型的史学家——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与政治家笔下的历史有何区别?姜鹏老师以历史故事“刘邦太子之争”为例,风趣幽默地向同学们讲述了《史记》与《资治通鉴》的不同之处,通读《资治通鉴》后,就会发现司马光并不是以一个历史学家的态度来编撰这部书。司马光最重要的身份是政治家,他对历史是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和看法,然后再用历史上的事件来总结他的观点。读《资治通鉴》与读《史记》的感觉是不同的。《史记》以传记、人物为中心,许多鲜活的人物会涌现在你面前,带出时代的气息,让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每部史书背后的王朝是有特点的。而读《资治通鉴》却不一样,因为司马光的着眼点不一样,所有的历史事件,在司马光眼中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历史变化的表象。

姜鹏老师引用梁启超的话“其著书本意,专以供帝王之读”,表示《资治通鉴》是现代成功人士和领导人的最好选择。同时姜教授指出“普通人也可以从中找到符合自己的智慧”,正如梁启超所说“此诚绝好之皇帝教科书,而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读也”,所以说古人的智慧适合各个阶层各个岗位上的人来学习。在与听众的互动阶段,姜老师还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在本科阶段要博览群书,脚踏实地的学习、生活,要学而时习之

姜鹏老师以其新颖独到的见地、深刻的剖析将同学们带入了《资治通鉴》的殿堂,领略了学术的魅力,完成了一次对历史的真正解读。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