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青年学生的号召,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建成的历史。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0日,寻迹·筑梦队团队成员分别前往苏州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南通市启东市及海安市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并对实践地区青年的红色历史知识储备及建党100周年的感悟进行以文献调查、参观访问、调查问卷以及实地采访的社会实践形式,共同铭记红色历史,学习并传承红色精神。
7月1日,寻迹·筑梦队苏州分队成员前往沙家浜历史革命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场馆占地6400多平方米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两大主题,利用半景画和声光电科技展示手段,真实生动的再现了沙家浜革命斗争史实。

图为进入沙家浜之前随机采访的党员同志(张怡 摄)
进入沙家浜历史革命教育基地后,寻迹·筑梦队苏州分队成员先后参观了沙家浜历史革命纪念馆,沙家浜芦苇荡。

图为纪念馆中抗日战争相关记录(张怡 摄)
在沙家浜历史革命教育基地,寻迹·筑梦队苏州分队成员通过参观可以直接地了解到沙家浜军民的光荣传统,其中以京剧《沙家浜》作为代表。

图为芦苇荡里的朱凡雕像(张怡 摄)
7月1日,寻迹·筑梦队淮安分队成员前往周恩来纪念馆观摩学习,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图为周总理汉白玉雕像(王辉 摄)

图为周恩来铜像(王辉 摄)
参观过后,成员们随机采访了馆内外来往的游客,询问他们对于纪念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周恩来精神的相关事迹以及对于党百岁诞辰的祝福语等等。

图为随机采访的游客(王辉 摄)
7月1日,寻迹·筑梦队南通分队成员前往海门烈士陵园观摩学习,陵园占地面积约29亩,主要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首任县委书记沈惠农雕像、陆飞鹫烈士殉难处、海门厅遗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
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为红色花岗岩旗帜两面,象征着过去和未来先烈创造的英勇事迹,两面旗帜相连处犹如一个敞开的大门,象征着江海门户,黑色花岗岩象征着烈士们不朽的英灵安卧在海门的土地上,白色浮雕花夹象征着海门人民对先烈们深切的缅怀之情,背面刻着市委市政府撰写的碑文。

图为海门县烈士纪念碑(周丽娜 摄)
进入海门烈士馆内,馆内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2038平方米,布置了1806名烈士的照片、简历以及部分烈士遗物。馆内分五个展区,以图文展板为主,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为辅,将历史的真实性、陈展的艺术性、场景的可视性融为一体,发挥了极大的教育作用。


图为海门烈士馆内的五官展区(周丽娜 摄)
参观过后,团队成员在场馆园区附近的居民区,进行了随机路人采访,谈谈对江海革命文化,红色精神的认识。

图为随机采访的游客(周丽娜 摄)
7月6日,寻迹·筑梦队南京分队成员前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观摩学习,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寻迹·筑梦队南京分队成员步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烈士就义群雕,接着往前走便能看到纪念碑广场。

图为烈士就义群雕(戎嘉欣 摄)

图为纪念碑广场(王维力 摄)
进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成员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题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名镌刻在门额上方,檐下正中还雕着象征烈士英灵永存的“日月同辉”花岗石浮雕,象征着烈士精神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图为烈士纪念馆正门(戎嘉欣 摄)
在参观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后,随机采访了一位游客。

图为随机采访的游客(戎嘉欣 摄)
经过这四次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表示,通过参观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以及对实践地区青年的红色历史知识储备及建党100周年的感悟进行以文献调查、参观访问、调查问卷以及实地采访的社会实践形式,了解到了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并弘扬红色精神在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必要性。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好红色精神,更要传承好新时代红色精神,做好党和国家的建设的生力军。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重托,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性爱国,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肩负起历史使命,用青春谱写历史新篇。
原文链接:http://zgxw.zgqybw.com/zixun/1936.html